自行車攜車架有那些種類?好,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車攜車架,大體而言可區分為「車頂式」、「後掛式」、及「拖曳式」3種,在國內以前兩種款式較為普及。車頂式的好處是可載多輛自行車,而且不會擋住車牌、後車燈及後視鏡的視線,比較不會遭警方攔查;缺點是增加了車高,在停車場或通過如地下道等的低矮場所時,如果疏忽就容易踫傷車子。後掛式的好處是置放架和自行車都比較容易懸掛,也比較沒有車過高的煩惱,缺點是最多只能掛2台自行車,而且置放不當會阻擋擋住車牌、後車燈及後視鏡的視線,易遭警方取締罰款。

 

大部分的 車友應該都知道所謂的4+2的出遊方式, 就是利用四輪汽車搭載著兩輪自行車出發, 到達定點後, 再由自行車代步, 這樣衍生出來的一種複合旅遊方式就是現在大家所稱的4+2! 想法是挺吸引人的, 但自行車要上車, 就是另外一門大學問了, 除了發揮小時候玩俄羅斯方塊的過人技巧, 除非是可以折的小小的摺疊車比較方便放在車內, 要把一整台的登山車或公路車硬是車塞進車門內, 一定是要拆前又拆後, 而且自己的腳踏車放在行李箱內跟著路面上下起伏碰撞, 如果不想要讓自己的二輪愛車刮花掉, 就真的是需要自行車攜車架的幫忙囉! 因為小弟的公路車就是因為放在後行李箱被固動在裡面的CD架撞凹一個洞~

 

市面上的販售的自行車攜車架大略可分為「車頂式」、「後掛式」及「拖曳式」等四種, 稍微整理一下給大家分享:

 

車頂式: 車頂式攜車架為最早出現的種類, 當時是為了競賽選手的補給與維修, 特地改裝小貨車型成的最初攜車架雛形, 也因此發展也最為完善, 在現在的自行車競賽場上, 仍為最熱門的搭宰方式, 乘載量既多且穩定為車頂式西車架最大的優點, 但在一般的道路上因加高的車體, 路段上高度限制會造成一定的困擾, 而需要把自行車扛上汽車車頂, 也需要相當的體力, 但提醒車友如果要裝設車頂式的攜車架, 一定要專業的廠商或回到原廠進行施工, 因為有一些車子的外殼造型比較特別, 在施工如果沒有做好, 自行車架在車頂上長途旅程顛陂及路面彎曲等造成的力量, 長期會造成門縫漏水等問題, 所以想要裝的車友還是要找專業廠商, 這個錢是省不得的呀!

 

 

後掛式: 後掛式攜車架為現在路上最常見的形式, 因現代人家中擁有車種仍然以房車為最大宗, 若是認為車內式及車頂式的攜車架還是很不方便的話, 後掛式攜車架不但可保留車內空間的使用, 對應的車種也最廣泛, 但為了避免遮掩到車牌的關係, 自行車通常會掛在後擋風玻璃的位置, 這也是後掛式攜車架的最大缺點, 容易影響駕駛的後方視野, 而因攜車架的關係加長的車身, 駕駛也需要一定時間才容易適應, 但最重要的就是車友不是把車子掛上去就好, 還要用軟墊或布把車架與攜車架接觸的地方包好並固定好, 否則在台灣路無三里平的馬路品質下, 不要一卸下時才發現車架多出鬼斧神工的痕跡呀!

 

拖曳式: 這是在台灣最為少見的攜車架形式, 拖曳式是安裝程序最為容易的攜車架形式, 也因此在歐美先進國家拖曳式攜車架為4+2旅遊方式的最大主流, 但此種攜車架對應車種的要求較為嚴苛, 車輛需要有拖車勾設計才能安裝, 而安裝後容易遮蔽到到車雷達、車牌及尾燈, 除了稍有安全之虞外, 還容易造成警察伯伯的關心喔!

 

每種形式的攜車架都有它的利弊得失, 就看車友們的需求和能力做選擇, 但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, 除了"非固定式"的攜車架不需變更行照外, 其餘的固定式攜車架都需要通過驗車的方式, 來變更行照上的備註項目喔! 這樣才是完成了一個合法的攜車架安裝, 需要詳細的驗車流程的車友, 可以參考交通部公路總局北區監理所所提供的資料, 裡面有很詳細的驗車程序講解喔!

 

一切就緒後就廢話不囉唆, 趕緊邀約親朋好友與全家人一起享受這每年最期待的春節假「騎」吧!Bikei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gar 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